都在说国产品牌复苏并走上了快车道,那么,这车速究竟有多快?从几家港股上市的国产体育品牌公司的表现来看,值得欣喜的是,以安踏、李宁、特步、361度、匹克为代表的国产品牌,在继续加码国际化的同时,都已在国内的不同的细分领域、不同的受众人群中,施展出不同的打法和策略,且收效甚好。
其实,市场对国产品牌早有预期,“增长”“复苏”在去年中期时就已是他们的业绩关键,今番年报的出炉,除了确认增长的规模和速率外,我们还看到品牌对细分市场的深耕,以及公司对自身战略转型的强烈诉求。
受政策利好和消费升级的推动,我国运动用品市场在供给与需求两端,已走上稳定增长的快车道,在全球市场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突出。
对于当前中国运动用品市场的高速增长,大家有目共睹,但有耐克、阿迪这样的巨头当前,国产品牌如何争锋?
不妨看看国际大品牌的表现——
阿迪达斯2017年财报显示,其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增长同比达到29%,超过公司在全球市场15%的销售增速。
耐克公司在北美市场继续疲软的情况下,大中华区已经连续15个季度以双位数的增长。据2018财年三季度的最新数据,耐克在大中华区的收入达到13.36亿美元,同比增长24%。
从数据来看,耐克、阿迪等国际大牌虽然虎踞要地、备受瞩目,但在整体视角下观之,并不可能覆盖中国运动用品市场的全部增长,留给国产品牌的市场空间还足够大。
那么,具体来说,国产品牌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怎样,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动力去扩展未来的市场空间?我们可以从他们近日披露的2017年报中找一找答案。
基本面好转,规模增长中体现差异
作为国产头牌的安踏体育,总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着显著、稳定、持续的优势;
李宁公司的改革,无疑是非常成功的,与2016年相比,其在去年度的股东应占净利润增长了56%;
表示要从运动时尚向专业跑鞋的定位转型的特步国际,还在为这次转型付出着代价;
361度虽然在总收入上有微弱的增长,但净利润增速却非常可观。